小故事與大文化
日期:2022/9/6
(注:此文為集團董事局主席竺韻德在火星小組“3.0韻升文化”學習會上的講話。)
今天很高興與火星小組就3.0韻升文化的如何落地作個交流。
火星小組去年的任務是公司文化設計,今年的任務更重了,你們要成為文化傳播者,你們要讓更多的韻升人來認知、認同公司的企業(yè)文化。
認知公司的企業(yè)文化非常重要。因為,只有先認知,才會有認同。如果我們干部員工連公司的企業(yè)文化都不認知、不了解的話,那就談不上企業(yè)文化的認同與落地了。
本人始終認為,通過講故事的形式來幫助干部員工認知企業(yè)文化,這將是個好方法。
我們通過講故事的方式來促進企業(yè)文化的落地,這是因為故事是文化的載體,文化是通過故事來得以流傳與傳播。
《人類簡史》這一本書,它講到整個人類文明都是誕生于故事。人和動物的區(qū)別,也正在于人會講故事、會傳播故事。
人類流傳至今、家喻戶曉的文明,都是以故事的形式而存在?!墩撜Z》呈現(xiàn)的是孔子的故事,《圣經》描述的是耶穌的故事,佛經浩如煙海,里面要么是講佛祖的故事,要么就是佛祖在講故事。
所以,故事就是文化、文化也都是以故事的形式而存在。正如肯尼迪在《企業(yè)文化》一書中所提到的,“故事承載著價值觀”。
人們愿意聽生動、有趣的故事,通過借助于故事的內容來理解抽象的文化。單純講抽象的文化是枯燥無味的,人們不喜歡聽空洞的說教。
大道理需要通過小故事的闡述,才會有滲透力、說服力和傳播力。
我們《韻升管理原則》中提到“創(chuàng)新需要躬身入局與百折不撓的創(chuàng)業(yè)精神”。我們如果單講抽象的這一條,大家可能記不住,也理解不深。下面通過一個小故事來加以闡述。
本人創(chuàng)業(yè)之初,許多人都認為肯定會失敗。因為,大家都覺得中國這么大八音琴做不出來,我們寧波就能做出來?寧波這么多人做不出來,你竺韻德就能做出來,憑什么?
也有許多好心人竭力勸說我放棄辭職,沒有必要離開體制、借錢創(chuàng)業(yè)去冒這么大的風險,失敗的后果不堪設想。
像當年愛迪生希望福特留在他的照明公司擔任總機械師一樣,既有高官厚祿又無須擔風險。但福特依然是毅然離開照明公司,鍥而不舍地搞研究,孜孜不倦地去實施他的夢想。盡管每一次試驗均以失敗而告終,甚至瀕臨破產、家破人亡,但最終福特發(fā)明了T型車并由此而改變了世界。
三十四萬元在今天或許不算巨資,但在九十年代初,在月收入只有幾十元的年代,那卻是一筆巨資。
錢是借來的,還是遲早事。
若創(chuàng)業(yè)失敗,則只能拿命償還,好心的借錢人也將受牽連。
一九九一年七月二十六日深夜二時許,我在陽臺上抬頭望著一輪皓月,絕望之際感嘆“莫將剩勇追窮寇”。
九月十八日夜晚八時許,在所有的技術工藝試驗成功之際,本人頓時愴然涕下。
成功與失敗,只有一線之隔、一步之遙。也只有躬身入局與具有百折不撓的精神,才能邁向成功、實現(xiàn)價值。
通過以上的一個小故事,大家可能對這個《韻升管理原則》中提到的這種創(chuàng)業(yè)精神有一個比較清晰的認識。
《韻升文化綱領》中指出,“我們彼此成就,共創(chuàng)未來”。對此,我也給大家再講一個小故事。
創(chuàng)業(yè)之初,我們一缺資金、二缺人才、三缺生產場地。
一個八音琴有幾十個零件,我們留下核心的音片自己設計制造,其他零件全部對外協(xié)作。
在對外協(xié)作中,我們向他們輸出了技術與工藝方案,以幫助外協(xié)單位解決生產的瓶頸。
在快速發(fā)展中,外協(xié)單位遇到了資金壓力,我們貸款給他們。
在快速發(fā)展中,外協(xié)單位也遇到生產場地不足的瓶頸,我們主動聯(lián)系當?shù)卣?,幫助他們征用土地擴大生產規(guī)模。
在每年的外協(xié)工作會議上,大家踴躍發(fā)言、獻計獻策,也進一步地加強了雙方的戰(zhàn)略合作關系。
因為,我們深刻地認識到自己與眾多的外協(xié)單位是一條戰(zhàn)壕里的戰(zhàn)友,是唇齒相依的兄弟,大家是一個精誠合作的共同體。全力支持外協(xié)兄弟單位,其實,也是在促進自己快速地發(fā)展。
有一個外國的故事,盡管與我們離得比較遙遠。
100多年前的一天上午,一位貧困的英國農民正在田園里勞作。忽然,他聽到遠處傳來呼救的聲音。原來,一名少年不幸落水。農民不假思索,奮不顧身地跳入水池中救人,孩子得救了。
農民后來才知道,這個獲救的孩子是當?shù)匾粋€望族的兒子。幾天后老人親自帶著禮物登門感謝,農民卻婉拒了厚禮。在他看來,救人只是出于自己的良知而已,換作他人也是一樣。
老人非常敬佩這位農民的善良與高尚的品德,于是決定資助農民的兒子去接受高等教育。農民拗不過,最終接受了這份饋贈。能讓自己的孩子受到良好的教育也是他多年來的夢想。
農民的兒子讀的是醫(yī)學,后來獲得了1945年的諾貝爾醫(yī)學獎。他就是弗萊明先生——青霉素的發(fā)明者。
老人的兒子也長大了,在第二次世界大戰(zhàn)期間患上了嚴重的肺炎。幸運的是他依靠青霉素戰(zhàn)勝了疾病,很快就痊愈了。這名被救的孩子就是日后的英國首相丘吉爾。
農民與老人,都在他人需要幫助的時候伸出了援手。他們彼此的這種善舉也成就了對方的孩子,更為整個國家乃至人類創(chuàng)造了一個美好的、富有正義的未來。
我們其實講的都是故事對文化的價值,或者說我們希望通過故事能承載我們倡導的這種價值。
為此,我建議你們要講“小故事”。
所謂小故事,就是包括自己的、身邊的、昨天的、今天的故事,也包括本人、公司高管及普通員工在生活、工作中的點點滴滴。
總之,都是發(fā)生在公司里面人物的故事。我們要通過這樣的小故事去揭示3.0韻升文化的內涵。
同時,我們也可以通過小故事,對公司的管理原則進行解讀,從而來透析出公司企業(yè)文化的精髓。
我們強調講發(fā)生在公司內的故事,這是因為大家覺得這樣的故事聽得見也摸得著,自己也可以效仿。
當然,故事雖然“小”,但要“小中見大”,里面要有我們倡導的價值觀,要有3.0韻升文化內涵。
我們的故事一定要圍繞“文化”去展開,我們的故事也只有圍繞“文化”去組織與展開,才能運用文化的力量來讓故事更具內涵。
我經常給大家講“文化的力量”。這是因為文化關乎人生的價值,它回答的是人為什么活著或者應該怎么去活,它直指人心、導人向上。
最有力量的故事是回答人生價值的故事,最本質、最徹底的討論是人生的如何活法。
所以,我們每一個小故事首先要講“問題”,要講故事中的“我”面臨的問題。然后再講“我”如何找到了問題的“解法”。
通過這樣的方式,首先讓大家聽到的是“問題”,如果這個問題正好是大家所關心的問題、甚至是他所面臨的問題,那他就一定很有興趣往下聽故事。
在所有對韻升的報道中,我比較推崇《如果微軟在中國》這篇文章,因為它講了一個“我”是如何發(fā)現(xiàn)問題、又是如何解決問題的,以及“我”在解決問題后又如何遇到一個更大的問題,如何從國家和文化的層面去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故事。
當然,要寫出這樣的故事不是這么容易,需要大家多練習。也就是孔子講的,要“學而時習之”。
為了更好地講好3.0韻升文化的故事,文化戰(zhàn)略部會組織老師來幫助你們。大家可以按照我前面的建議,先大膽地創(chuàng)作故事。然后,老師會對故事提出修改的意見,你們再加以完善。
通過這樣的過程,你們就一定能寫出讓自己滿意、也讓大家喜歡的故事。更重要的是,通過這樣的過程,你們對公司文化的認知水平也會不斷地提升。
這個過程其實也是幫助大家提升領導力的過程。你們將來要成為韻升的領導者,而作為領導者一定要會講具有文化內涵的故事,這種講故事的能力正是領導力的重要體現(xiàn)。
你們編寫的故事將通過韻升視野、公眾號乃至內部培訓、交流等形式,面向韻升全體干部員工進行傳播。由此讓韻升人通過這些故事得以更好地了解和認知3.0韻升文化。
同時,公司也將把大家創(chuàng)作的這些故事編制成一本“故事集”,來作為3.0韻升文化的一個“輔助教材”,來對《韻升文化綱領》和《韻升管理原則》進行完整而生動地詮釋,來推動《韻升文化綱領》和《韻升管理原則》的全面落地。
謝謝大家!